- 多维传感器集成:搭载 16 通道激光雷达、三目 1500 万像素相机与第四代空气介质圆盘天线,0-30° 低高度角卫星信号质量提升 20%,EMC 电磁屏蔽设计确保 RTK 定位精度优于 3cm。通过 RTK 与 SLAM 的深度融合解算,室外场景可实现绝对精度<5肠尘,经 CoPre 软件二次精化后,相对精度可达<1cm,点云厚度优化至 2cm 以内,精准还原地物细节。 
- 高效扫描性能:激光点频达 32 万点 / 秒,测距范围覆盖 0.05-120 米,既能捕捉设备螺栓、管线标识等细微特征,又能满足建筑立面、堆体轮廓等中距离测量需求。配合 3-5km/h 的标准采集速度(最高可达 20km/h),单人步行即可完成大范围数据采集,效率较全站仪提升 10 倍以上。 
- 复杂环境适配:采用自研 SFix 技术,在地下停车场、矿井巷道等无 GNSS 信号区域,可通过激光测距与 SLAM 角度约束反算坐标,1 分钟内仍保持 5cm 精度,解决 “最后 100 米" 测量难题。设备具备 IP64 防水防尘等级,可在 - 20~50℃温度范围内稳定作业,适应野外、厂房、潮湿等多样环境。 
 
 
- 免约束采集设计:依托 RTK 高精度定位对 SLAM 位姿的实时校准,免去传统 SLAM 的路径回环要求,作业路径可自由规划,外业时长减少 30% 以上。搭配自研 SQC 精度自耦合算法,通过绿、黄、红三色实时预警点云精度,避免数据遗漏返工。 
- 轻量化便捷操作:主机含 RTK 与电池仅重 1.7-1.9kg,支持手持、胸托等作业模式,单人即可穿梭于狭窄巷道或拥挤场地。NFC 闪连功能实现设备与手簿一碰即连,兼容华测测地通软件,原有 RTK 用户无需额外学习即可上手。 
- 极速数据处理:内嵌 1.2T 算力 CPU,支持 13000 平方米区域无间断实时 SLAM 解算,外业结束后可直接从主机拷贝点云成果。搭配 CoProcess 智能处理软件,能实现点云一键精化、要素半自动化提取,堆体方量计算从数据导入到报告生成仅需三步。 
 
 
- 真彩色点云与无接触测量:三目相机与激光雷达视场角高度重叠(相机 210°×170°,雷达 360°×270°),实现点云精准着色,纹理细节清晰可辨。Vi-LiDAR 模式,通过拍照选点即可实时计算三维坐标,15 米范围内精度达 5cm,无需接触高危或不可及目标。 
- 多载体与多功能兼容:采用通用螺纹接口,可搭载电动车、平衡车等移动平台,适配不同场景高效采集。同时具备常规 RTK 移动站全部功能,支持 CORS、外挂电台等多种固定方式,无缝衔接传统测量业务。 
- 统一坐标框架:从室外到室内自动切换工作模式,保持坐标系统一致性(如 CGCS2000),无需布设控制点进行额外转换,大幅简化作业流程。 
 
 
- 地下停车场改造:在湖南某老旧小区项目中,仅用 25 分钟即完成 3744 平方米停车场的点云采集,通过 CoProcess 软件 1.5 小时完成数据解算,1 小时构建三维模型,当天即可输出包含车位布局、梁柱位置的全要素平面图,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 50%。 
- 建筑竣工测量:无需多次搬站,步行扫描即可获取建筑立面、室内管线的完整数据,点云成果可直接导入 CAD 生成竣工图,避免漏测、错测,适配工期紧张的改造项目需求。 
 
 
- 高效盘粮方案:单人手持设备环绕粮堆扫描 30 分钟,结合 CoProcess 智能盘粮软件,5 分钟即可输出偏差<1% 的方量报告。某供销社项目中,将传统 5-6 人半个月的工作量缩减为 1 人 35 分钟,人工成本降低 90%,与实际称重误差控制在 1% 以内。 
- 工业堆体监测:对矿山矿堆、建材料堆等不规则堆体,通过高密度点云构建叁维模型,自动计算体积变化,支持动态储量管理,无需人工攀爬测量,提升作业安全性。 
 
 
- 线路隐患排查:120 米测距能力可远距离采集输电线路、杆塔结构数据,通过点云分析自动识别树线距离不足、设备形变等隐患,作业无需停电登高,20 公里线路巡检时间从 5 天缩短至 1 天。 
- 设备叁维存档:对变电站、风电设备进行扫描,生成高精度叁维模型,用于设备维护、改造规划的可视化参考,数据可长期留档追溯。 
 
 
- 地形与林地调查:步行或搭载电动车扫描,快速获取地形坡度、植被分布数据,支持林业资产管理中的林木计数与生物量估算,适应野外复杂地形。 
- 地下空间测绘:在矿井巷道、地下管廊等无 GNSS 信号区域,依靠 SFix 技术保持 5cm 精度,30 分钟即可完成 1 公里巷道的细节扫描,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数据支撑。